走,去林芝!
可以说
而一些门巴族的村落
(请滑动查看高山花卉,分别为紫菀属植物、单叶绿绒蒿、美丽绿绒蒿、塔黄,摄影师@林森)
而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外
每一条沟谷中
封面摄影师:高一蒙&破山
[1]郑度主编.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[M]. 科学出版社,2015.
[2]潘桂棠等著. 青藏高原碰撞构造与效应[M]. 广州科技出版社,2013.
[3]秦大河著. 青藏高原的冰川与生态环境[M]. 中国藏学出版社,1998.
[4]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. 中国冰川概论[M]. 科学出版社,1988.
[5]旺杰,德庆央宗,旦增,等. 2012—2018西藏“雨窝”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[J]. 气象科技,2021,49(2).
[6]李建川,米玛吉巴,廖秋,等. 西藏林芝市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[J]. 高原农业,2019,3(6).
[7]张泽明,丁慧霞,董昕等. 喜马拉雅造山带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与印度大陆差异性俯冲[J]. 地球科学,2019,5(44).
[8]董汉文,许志琴,曹 汇等.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、西边界断裂对比及其构造演化过程[J]. 地球科学,2018,4(43).
[9]刘时银,姚晓军,郭万钦,等.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[J]. 地理学报,2015,70(1).
[10]张姗姗,邓岚,曾秀丽. 西藏光核桃研究进展及展望[J]. 农学学报,2016.
[11]高登义,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考察研究,2008.
[12]郑来林,金振民,潘桂棠等.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、西构造结的地质特征与对比[J]. 地球科学: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, 2004,3(29).
[13]孙继霖,杨帆,左林. 西藏林芝地区生物资源的特点及价值[J].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, 2003.
[14]徐慧, 彭补拙. 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比较[J]. 山地学报, 2002.
[15]杨逸畴, 高登义, 李渤生. 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[J]. 中国科学,1987.
[16]彭补拙. 关于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[J]. 地理学报,1986,41(1).
【招聘】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主笔、地图设计师、视频剪辑、三维动画师、图片编辑、商务策划等,请在后台回复“招聘”即可查看